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0篇
  免费   974篇
  国内免费   1054篇
林业   597篇
农学   647篇
基础科学   1262篇
  762篇
综合类   4063篇
农作物   333篇
水产渔业   1138篇
畜牧兽医   5814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22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695篇
  2020年   712篇
  2019年   923篇
  2018年   470篇
  2017年   775篇
  2016年   828篇
  2015年   679篇
  2014年   761篇
  2013年   754篇
  2012年   1058篇
  2011年   997篇
  2010年   726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645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544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明确江苏、浙江不同地区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性分化情况,采用单斑分离法和叶盘接种法,对分离得到的不同葡萄霜霉病菌单斑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80个葡萄霜霉病菌株都有致病性,且2个省份均有半数以上的菌株的病情指数在40~60之间。致病力聚类分析表明,2个省份的菌株都可以聚类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江苏以强致病力菌株为优势菌株,浙江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优势菌株。对同一省份的菌株进行致病力分析发现,江苏树山和浙江永福的菌株致病力明显强于同省其他地区,而江苏新坊和浙江上钱的菌株与同省其他地区相比,致病力最弱。同时,构建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同源性相同的菌株间有致病力不同的情况,致病力相同的菌株间也存在rDNA-ITS序列有差异的情况。综上,江苏、浙江的葡萄霜霉病菌都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这种分化现象与菌株的亲缘关系远近没有相关性,但同一省份不同地区间的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2.
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田机械施肥均匀性差,且作业时在施肥开沟器末端容易出现肥料粘结、架空、堵塞开沟器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装置,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及性能试验。将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部件的工作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各工作阶段肥料在螺旋强制排肥部件内的状态,以及影响排肥部件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对螺旋强制排肥部件的直径、转速、螺距3个因素进行了设计计算。以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响应指标,进行了螺旋强制排肥部件的单因素台架试验,通过对最小显著性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取值范围;安排了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影响排肥性能指标因素的影响由大到小为转速、螺距、直径,建立了排肥性能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因素优化求解,确定了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螺旋输送器转速120.09r/min、直径23.90mm、螺距21.54mm,此时施肥装置台架试验的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7.18%。将所设计的强制排肥部件分别安装在水稻插秧机及水稻气力式施肥播种机上,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式强制螺旋排肥装置工作稳定、堵塞率低,水田防堵塞效果优于无该部件的施肥机械。  相似文献   
103.
104.
覆盖栽培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 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旱地小麦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增产的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的特征,在甘肃省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以“陇中2号”为材料,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栽培(BS)、地膜覆盖栽培 (PF)和无覆盖露地栽培(CK)3种栽培模式下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征、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S和PF显著提高了花后旗叶光合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率,且BS在生育后期优于PF。BS整个生育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CK,而PF仅生育前期发挥正效应,生育中、后期出现了负效应。BS生育前中期胞间CO2浓度、生育中后期旗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PF和CK,前者分别高出2.8%~8.2%和6.7%~11.3%,后者分别高出30.3%~44.8%和27.5%~39.3%。PF在灌浆中期以前,BS在整个花后生育期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后旗叶Fv/Fm、F′v/F′m、ΦPSⅡ、qP、ETR,降低了NPQ。BS较PF和CK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粒重的贡献率,2个指标分别增加2.6%、1.0%和14.2%、8.6%。BS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产量,较CK增产35.4%。说明秸秆带状覆盖能显著改善旱地冬小麦花后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转运,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旨在估计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杂种优势,筛选出合适的杂交方式,以提高优质肉猪的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本研究在山下黑猪(164头)和鲁莱黑猪(69头)及其正(6头山下黑猪♂×25头鲁莱黑猪♀)、反(3头鲁莱黑猪♂×35头山下黑猪♀)交4个群体中测定了生长肥育、体尺外貌(75~110 kg)、繁殖和胴体肉质(90~115 kg)4大类共43个性状,比较了这些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并估计了正反交F1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山下黑猪的生长肥育和体尺性状较好,鲁莱黑猪的繁殖和肉质性状较好,正反交群体介于它们之间。正交群体的繁殖性能优于反交群体,但生长肥育性能比反交差。由于这4个群体的母猪都是纯种,因此繁殖性状没有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除膘厚、胸椎数、45 min pH和剪切力无显著的杂种优劣势外,大部分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有明显的杂种劣势。生长肥育性状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群体中的表现不一致,反交群体表现出显著杂种优势,而正交则无明显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估计了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的杂种优势,为筛选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的最佳杂交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引入农业经理人对于改善农民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提高组织人力资本存量、提升合作绩效有重要作用。然而,合作社复杂的决策程序、成员的小散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可能让经理人面临巨大压力。为研究农业经理人压力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关系,利用四川省207位合作社农业经理人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从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2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为代表的挑战性压力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分别为0.204、0.259,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角色冲突为代表的阻碍性压力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276,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不同的压力维度呈现不同的绩效属性,工作负荷、职业发展等挑战性压力有助于合作社的绩效的提升,而角色冲突等阻碍性压力则会降低合作社的绩效。因此,从合作社内部制度、外部环境和经理人自身3个方面提出缓解农业经理人压力并改善合作社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0.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etary chitosan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immune response and histopathology of Nile tilapia, and also the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tosan against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S. agalactiae). About 180 fish (average body weight 39.3 ± 0.3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chitosan supplementation: control group (basal diet without chitosan), Ch3 group (3 g chitosan/kg diet) and Ch5 group (5 g chitosan/kg diet). Growth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body proximate composition were measured before infection but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lysozyme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al infection. Results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showed dietary chitosan (5 g chitosan/kg diet) significantly (p < .05) improved growth performance parameters, body composition (dry matter, crude protein, ether extract, ash, and carbohydrate) and serum biochemistry (total protein, albumin, globulin, with no effect on AST, ALT, urea and creatinine) before infection in Ch5 group than the control. After infection, liver enzymes (serum AST and ALT) were maintained lower in fish fed Ch3 or Ch5 than the control. Serum lysozyme and bactericidal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5) in chitosan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challenge. The mortality rate was markedly reduced in the Ch3 group and prohibited in the Ch5 group after the experimental infection. In conclusion, feeding 3 or 5 g chitosan/kg diet increased the growth rate and improved FCR of Nile tilapia. In addition, it reduced mortality by its antibacterial and immunostimulant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